一、指導思想
全面落實《關于加快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實施意見(2019-2020)》緊緊圍繞天寧區教育局中心工作,完善智慧校園建設,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2.0建設,提升集團各校區教育信息化水平。
二、重點工作
(一)以項目為核心,提升教師信息化應用研究水平。
以天寧區“互聯網+課堂教學范式的發展應用”項目與區域推進基礎教育“新教學”實驗項目以及“國家中小學數字教材課程項目”融合推進為抓手有序開展范式的發展與應用研究,鼓勵教師們積極參加,廣泛應用。一是發揮集團信息中心的主體作用,落實項目的實踐和推廣任務;二是發揮各學科引領作用,落實項目組織和引領任務;三是發揮教師團隊作用,落實項目培訓和研究任務,要領銜人、負責人以及骨干教師為基礎,研究項目開展各級各類區級研討交流活動,并在區教師發展中心的引領下開展全員培訓、建立學校自己的研究團隊。
1. 依托區教師發展中心各學科研訓員,綜合運用各種研究方法,精心完善三大項目推進計劃,組織學校各類教研活動、培訓活動,優化組織和推進項目研究。
2. 針對我校信息化研究項目制定“常態化推進管理辦法”,明晰研究任務,明確開展研究的年級、班級、教師,梳理學科教學內容、形成學期計劃并上報區教育信息中心,建立信息報送制度,每月報送包含年級教研活動次數、常態課節數、資源包建設情況、參與工作室研究情況、信息化建設項目進展等相關信息。不定期組織校級交流研討活動并邀請兄弟學校參加。
(二)以課堂為陣地,發展學生信息核心素養。
組織全體集團信息技術老師教師深入研讀《江蘇省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綱要(2017年修訂)》和新教材,把握好義務教育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新的目標和內容,更新教學觀念,提升對課程的理解力和課程的實施能力。針對新版教材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開展專項研究:如針對五年級趣味編程的重點和難點、我們開展了《基于Scratch課程小學生計算思維培養的研究》市級課題研究,加大如何在學科教學中體現出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等核心素養,等等。
在學科教學中,以引導學生改善學習方式、促進學習方式多元化為研究重點,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。倡導師生互動、思維充分、學生信息素養得到發展的高效益課堂教學模式。
進一步加強信息技術學科青年教師的成長,鼓勵參加區成長營的活動。以課堂教學研究為核心,以問題研究、項目研究為抓手,提升教師、教研組的研究水平和課堂教學水平。
(三)以企業微信為平臺,提升信息管理水平。
我校疫情期間引入企業微信平臺,經過半年的試用和磨合,老師們已經逐漸適應了新的平臺,同時也感受到了平臺的優勢。這學期,我校信息中心會結合各部門和教師的實際需求,繼續開發適用于日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其他功能,同時依托天寧區教育公共服務平臺(天寧區學校網站集約化平臺)提升信息管理水平。
為進一步促進博愛教育集團教育資源共建共享,促進三大項目研究以及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,探索信息技術環境下教與學的新模式、新方法,繼續組織博愛教育集團青年教師微課大賽,以賽促培。
附:具體工作日程安排
九月:
1. 組織參加市信息技術教材分析
2. 協助孫曉晨積極備戰常州市小學信息技術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
3. 數學學科新教學研討暨互+教學范式發展應用活動
4. 常州市數字化項目“博愛微學園”研討會
5. 常州市數字化項目“博愛微學園”培訓會(暨集團青年教師微課大賽啟動儀式)
十月:
1. 組織參加常州市第六屆中小學生創客大賽
2. 語文學科新教學研討暨互+教學范式發展應用活動
3. 美術學科信息化教學能手
4. “常州數字優課2020”評比拍攝活動
十一月:
1. 集團青年教師微課大賽
2. 綜合學科信息化教學能手評比活動
3. 常州市數字化項目“博愛微學園”——博智愛創金鑰匙線上競賽
十二月:
信息學科拓展活動展示